佛山市武术协会是佛山市体育局的直接领导下统筹和指导全市各级会员单位开展各类武术活动,推动佛山武术运动发展,促进武术运动普及和技术水平提高的全市性的群众体育社会团体,是武术行业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

站内导航    NAVIGATION

何健: 练武先从根上立正,再谈发展

发布时间:18-03-26

我叫何健,今年53岁,1964年生。目前是南海区鹰爪拳体育协会会长,也是南海区武术协会会长、佛山市武术协会副会长。

我自小对武术感兴趣,读书时就喜欢练拳、舞棍,不过上世纪70年代,社会对武术的推广氛围不太浓烈。一直到80年代初,自己出来工作以后,因为《少林寺》的盛行,使得中华武术开始在社会广泛传播。


武术方面,我第一个拜的师傅是罗强(人称卖鱼强),向他学习洪拳。最初两年学的都是基本功,只学一两套拳,作为平时锻炼和表演使用。之后有段时间下海做生意,练拳时间就少了,不过自己觉得这样不行,拳还是不能荒废,于是经常出去体育馆,与师兄弟们切磋武艺。

上世纪80年代,很少有现在这么好的练武条件,就连木桩都没有,因为每个月工资只有三四十元,买不起木桩。我就用手直接打树,一开始打手会很痛,每次练完吃饭,端碗的时候手都是抖的,后来开始研究如何发力,如何不痛。自己慢慢摸索,发现树冠动了,树叶摇了,手开始不太痛。最后,叶子哗啦啦地摇,手竟完全不痛了。我这才体会到武术中的刚柔劲是这么回事,不断的练习不断的感悟才有收获。

说起来,练功过程其实是很累很辛苦的,甚至让人觉得难以坚持。比如扎马,一开始扎30秒就不行了,咬牙坚持,一分钟、一分半钟、两分钟,练到一定阶段后,加几秒都会觉得很辛苦。练完四平马后,经常站不起来。上厕所的时候,蹲下了要扶着墙慢慢起来。不过那个年代练功,也没有人监督,靠的都是自觉和坚持。

武术是相对的动态的,我们平常练功却是静态的,于是我就想,能不能把两者结合起来,于是,我想到了针对自己的练功方法,除了正常扎马,还踮起脚尖扎马、用脚内侧扎马、用脚外尖扎马、用脚掌扎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挑战自己。


学了武术后,我很少出手,其实如果我们要出手,根本就没有电视剧或者小说中的大战几十个回合之说,往往就是一拳定输赢。

当然,人无完人,年轻气盛时,我也犯过错误。很久以前,有一次我跟朋友吃饭,饭桌上与朋友起了口角,我一时没控制住自己,对他出了手。事后我非常内疚。明明可以有其他方式解决问题,为何要用如此激烈的方式?

武术从来都是一个哲学问题,我们要做的是用思维和理智去解决问题。武德是学武之人最重要的,不能仗着自己会功夫就动手动脚。所以现在我推广武术,除了推广其技击和保健养生内容,也很强调武德,如我常跟学生说的,要对文化有敬仰之心,尊师重道,只有从根本上立正了,才能谈后续发展。

我归纳了学武的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练基本功,练习力量和平衡;第二阶段是练放松功夫,倡导松弛有度;第三阶段是注重练习在自己身体承受能力内的锻炼。如50岁要学的是功夫养生哲学,学会从动作、呼吸、身体、气场等方面调整,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我们的锻炼也要有不同变化,要适应自然界自然,越是把身体修炼融入自然,所能达到的境界越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就想练些修身养性的拳种,于是学习了太极拳。在朋友介绍下,有幸跟有着丰富授教经验的曾坤师傅学习太极。在这过程中,因为曾坤师傅鹰爪拳有相当的造诣,我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得悉鹰爪拳在申请非遗,于是我想,要不把习鹰爪拳也一并学习,为它的传承做点工作。

鹰爪拳传播到佛山将近100年,曾盛极一时。现在很多师傅相继老去,这个拳种的传承面临着危机。近几年,我把工作重心放在它的传播推广上,包括武术进校园、开鹰爪拳武术班等等。


2016年初,在南海区文化体育局和体育发展中心支持下,第一个鹰爪拳南海基地在桂园成立,去年,南海鹰爪拳体育协会把拳馆训练基地放在桂城街道茶基村,我也希望把武术非遗文化和茶基传统的十番(茶基十番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互助对结,共同推动中华文化发展。

 

(转载珠江时报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