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武术协会是佛山市体育局的直接领导下统筹和指导全市各级会员单位开展各类武术活动,推动佛山武术运动发展,促进武术运动普及和技术水平提高的全市性的群众体育社会团体,是武术行业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

站内导航    NAVIGATION

黄伟立: 练武怡情冶性,锻炼身心

发布时间:18-03-28

我叫黄伟立,出生于1936年,今年已经有81岁了。虽然已到耄耋之年,但我仍坚持每天早起去公园练武。最初练习武术只以强身健体和不受别人欺负为目的,但后来慢慢的就爱上了“这口”,武术已是我精神上寄托,从武术中能找到自信且能愉悦自己,陶冶情操,达到身心锻炼的目的。

说起与少临南家拳结缘,时间要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因为家穷,所以我年纪很小就到了面店里当杂工,赚钱帮补家用。那时在面店工作,经常受到擀面师傅的打骂,因为年纪小,也不懂反抗。后来隔壁饼铺的老板也看不下去了,于是他给我介绍了一个武术师傅,让我学点招式傍身。而这位武术师傅便是少临南家拳宗师梁细苏。


那时,每到下午,梁细苏师傅都会到我工作的面店隔壁喝茶,于是,我有空的话便去请他教我武术。刚开始师傅并不搭理我,就这样持续了4个月,后来可能师傅被我的诚意打动了,答应教我武术。

我还记得当时跟师傅学拳是要交学费的,4块钱一个月。我的工资也并不多,只有10块钱一个月,但我平时也没有其他爱好与消遣,攒起来的钱就用来交学费。

我有空就会去师傅家里学拳,师傅会毫无保留的倾囊相授,练习时他总强调把双手叫做“桥”,把双腿叫做“马”,要做到“腰马合一”才能更好的发力。那时还年轻,练拳难免有不集中精神时候,师傅总告诫我们要勤力,不可以偷懒。

相传少临南家拳源于中原地区,尊奉弥勒为始祖。清代中期传入广东,第三代宗师为隐居于广州白云山弥勒寺的秘德禅师。清末民初,第四代传人梁细苏将南家拳拳械技法和跌打医术带出佛寺之外,流传到广东各地。

在我看来,少临南家拳虽然没有华丽的造型,但其非常实用。传统套路包括铁弓三线拳、十形拳、花拳、罗汉卸衣拳、佛忍拳、关平抱印拳,阴阳八卦掌等。器械套路包括二虎排牙凳、五龙大刀、单刀、八仙剑、汉钟离扇、韦陀鞭、棍桩和木人桩法等,讲求拳理、实战应用、刚柔兼备。

师傅梁细苏在去世之前,把不少少临南家拳的套路都传授了给我,其中包括了十形拳。所谓十形,即龙、蛇、虎、豹、鹤、狮、象、马、猴、彪,很多武术套路都是在十形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可惜的是,由于文革时期,停止练武一段时间,有部分套路我已遗忘,但这套十形拳我并没放下,还把它练得越来越精湛。

我这个人不爱出名,因此也很少授徒。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有一次师傅让我去参加中山公园灯光球场的武术观摩表演,表演完毕后正当我要离开,有一帮观众拉着我说想跟我学武,最终我婉拒了他们,一来我没这个时间,二来怕学艺未精教得不好。


后来我的工作没那么忙,我才开始授徒。我是少临南家拳的第五传弟子,陈汝权、李泽光、秦伟彪、梁伟焯等都是我的徒弟。现在我年纪大了,尽管仍有爱武之人登门拜师,但我也婉拒了。

为了进一步推动少临南家拳在佛山的传播与发展,佛山市武术协会在2010年建立了少临南家拳会。2013年佛山市武协少临南家拳会在人民路小学建立了青少年培训基地,我与徒弟们也来到学校向对武术有兴趣的学生授拳。同时,弟子们也整理出版了《武林迷踪》、《武林索隐》、《南家拳谱》等书籍,在这过程中梳理了南家拳武术脉络、整理南家拳武术文献,为研究少临南家拳文化提供了有迹可寻的、有据可依的图文字资料。

谈及少临南家拳的传承,我希望徒弟们能把所学到的本领传授给更多的武术爱好者,把少临南家拳发扬光大。

 

(转载珠江时报

新闻中心